IT商业网-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亿邦动力研究院:流星狗“找人”的商业创想

2018-08-29 14:52:15     

  流星狗和谁都不一样,是“找人”的平台。在2018成都移动电商峰会上,25岁的联合创始人张晓乐,发布了脑洞产品“全民互联网经纪人平台”,把当前略显疲态的互联网市场拉向新的需求空间。亿邦动力研究院商业模式解读团队对此展开了首期研究。

  一、想法来自对第三次互联网商业化浪潮的判断

  广告、游戏、电子商务是中国互联网的三大传统盈利模式。2017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不到4000亿,且电商广告占据了较大份额;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约2500亿,但是网络零售额达到了空前的7.18万亿。从市场规模角度看,电子商务以网络零售为先锋,自2007年起,交易额从561亿增至2017年71751亿,以10年127倍的迭代速度爆发式增长,主导了互联网商业浪潮。按照交易客体分析,市场需求沿着找实物商品、找生活服务梯次推进,形成了第一、第二次互联网商业化浪潮。

图片1.jpg

  “找实物商品”已形成超5万亿网络零售市场。第一波互联网大浪潮的主要支撑是“找实物商品”,2017年,我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达54808亿元。在2017年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商品增长28.6%,“穿”类商品增长20.3%,“用”类商品增长30.8%。除此之外,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还有约22万亿的交易规模,也是以 “找实物商品”为基本支撑。

  “找生活服务”在网上零售额中占比首次超过20%。第二波互联浪潮的支撑是“找生活服务”。PC互联网时代,以携程、缤客为代表的OTA平台,以美团点评、Groupon为代表的团购平台,以58同城、Yelp为代表的生活服务信息平台,商业模式均以“找服务”为基础。2011年移动互联网开始普及,尤其是LBS技术的成熟应用, Airbnb、Uber、滴滴等独角兽企业构建起新的服务生态。经历了几轮洗牌,“找生活服务”在旅游、出行、餐饮等细分领域已形成头部企业,既有商业模式及类目的竞争已经呈现出红海迹象,新模式尚在探索之中。至2017年,我国服务类网上零售额已达1.7万亿元,另有第三方研究机构测算,2017年我国生活服务类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达2.7万亿,预计2023年将达8.0万亿。

图片2.jpg

  第三波浪潮将是“找人”。根据霍利斯·钱纳里关于人均收入变动与工业化理论,以1964年的美元来衡量,人均GDP低于100美元时为贫困型消费,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生存型消费比重下降,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参考dollartimes.com的新旧货币换算方式,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享受型消费比重就会呈现出上升趋势。如按另一模型推算,消费转折点为人均GDP8600美元。

  2017年,我国人均GDP已达8643美元。排除城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中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也已跨越享受型消费上升的消费转折点。享受型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形式,人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会提出满足享受和发展的需要。

  这类需要具有很明显的“精神消费”特征。“精神消费”的革命性表现是“因人而需”,因为有兴趣、爱好和审美体验匹配的人,才会漫射式诱发消费,用户初始行为是“找人”。例如,有海派文化情结者,想找继承了老上海剪裁衣钵的师傅,定制衬衫、西服;有二战情结者,想找在德国呆过二十八年以上的人,导游东西部柏林;思想上困顿迷茫者,想找超级乐观的人一起吃顿饭,消解沮丧。

  “精神消费”是消费升级之后可探知的大市场,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早在2014年,美国人接受心理、情感沟通类付费服务的人群占比高达13%。2016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占国内生产总值4.14%,比上年提高0.19%。2017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8732亿元,增速为12.9%,比全国平均水平提高5.7%。有产业界人士进一步分析认为,中国精神类相关消费市场或将超过10万亿。学者邹凤岭在《精神消费经济的现在与未来》中,对精神消费类型做了八类总结,分别是:现代型(如科技和现代文明等)、传统型(如传统节庆、婚庆典礼等)、文化型、虚幻型、追崇型、人道型、展示型、健康型。

  百货大楼变迁为商贸综合体,线下商贸的业态形式因精神消费发生了变化。某市大悦城的调查显示,70%的顾客不是因为购物来的,但其中80%的顾客都顺带购物。人在精神消费经济中的作用是首要的,人既是精神消费的需求方也是供给方,人既是市场主体(经营者)也是客体(“IP商品”),消费场景和平台也随之改变。

图片3.jpg

  二、场景指向全民经纪人平台

  流星狗所描绘的需求场景是:用户在平台上找到想要找的人,然后触发交互和交易,精神消费就是其中可知部分之一。有IP的“人”在平台上是高度个性化甚至是理想化的“产品”。用户可以从健身、音乐、电影等兴趣爱好特征找人,也可以从教师、白领、农民等职业特征找人,更可以按长发、高鼻梁、小麦肤色等外表特征复选找人。流星狗所描绘的供给场景是:打造个人IP,把“人名变名人”,打造全民互联经纪人平台。因此,流星狗在产品设计中有三个基本逻辑:

  1.记录和释放人的价值

  建立个人档案。流星狗把现实中的人搬到平台上全息扩充,形成个人IP。个人IP在平台上分享“留痕”,首先是用户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发布的专业背景和个人点滴,其次是与平台上其他用户的公开交互交易记录,最后是来自其他用户的客观评价。流星狗通过用户的平台留痕,发现并记录人的价值。

  用区块链防篡改。在获得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平台会将相关数据写入区块链,形成不可篡改的人物档案,用于维护平台诚信环境。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用户在平台上的身份将从虚拟逐步向真实过渡,形成线上线下身份的统一。

  2.打破人际圈层关系局限

  构建“流星系”人际关系。中国的社会关系是以家庭、圈子为核心的。费孝通先生将其定义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西方的团体格局也大体一样,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通过熟人介绍熟人,即通过圈子来实现。当下,个人时间大多被工作和家庭占据,内心价值的表达、交互缺少机会和平台,人际关系断档、知音难觅是一种普遍现象。流星狗认为要建立“流星系”人际关系,即突破圈层关系的直连,“瞬间穿越星系,遇见对的人”。传统社会关系是六度理论,流星狗的世界里只有跨越星系的两个人,他们依靠技能、爱好或者价值观实现陌生匹配。

  建立虚拟与现实融合场景。在流星狗平台上,通过人的价值交互,可以连接到各类线下场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如通过寻找摄影师找到摄影工作室,通过美食达人连接美食店铺。同时,新技术能够加速构建“流星系”人际场景,通过VR技术,用户可以和同样喜欢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知性少女在亚马逊河的木船上读《霍乱时期的爱情》,也可以和另一个枪械迷在非洲大草原上驱车打猎,虚拟现实技术将“人不在场”的互联网社交变成“人在场”的同频共好。

  3.触发全新消费需求

  简单的物质和生活服务需求只是人的基本需求层次,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消费空间的天花板就会出现。而精神消费需求是没有天花板的市场。只要找到了用户想找的人,就很容易触发一系列与精神相关的物质和服务交易。比如,因为看了电影《芳华》,勾起对越战老兵的关注,于是想找找有这样经历的人,请他讲讲当年的记忆、分享一些老照片老物件。又比如,偶然去了一趟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勾起了对油画的兴趣,于是找找列宾学院的画家,给自己画一幅肖像,挂在他建议的地方。也许是付费,也许是免费;可以是长期朋友,更可能因短期爱好,一切随着人性延展,为精神需求建立互联网连接。

图片4.jpg

  三、流星狗不仅是为精神消费而生

  流星狗首批启动资金已达数千万,正在沿着“找人”的逻辑加速追寻梦想。平台用户大多是有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的群体,餐饮娱乐及文化教育、医疗健康的从业者更为突出。流星狗为每个人建立专属档案,提供从个人包装、服务对接到最终支付的全流程服务。以首都医科大学心内科主任王德昭医生为例,通过流星狗平台,为友邦保险、京东等企业员工提供义诊,成为了平台上全国闻名的“坐诊专家”。也因此,一位88岁高龄的张姓老人得到了王主任的帮助,成功完成了心脏搭桥手术。李东田在流星狗上的IP是时尚教父,但带火的是东田越南米粉店。用户去吃米粉,又通过单次消费2000元以上谋求与李东田合影。

  云存储、智能匹配和关系工具是流星狗云平台功能研发重点。一是强调用户数据的记录和存储,为平台上用户档案提供云存储;二是基于数据建立每个用户的生态模型,实现个人生态之间的智能关联、匹配和推荐;三是作为经纪人,为平台用户提供关系管理、服务交易等管理工具。

图片5.jpg

  流星狗的投资人认为,发现和记录“人”的价值,用“流星系”迭代社会圈层关系,构建点状闪联、虚实联动的“社会”,同时触发一部分消费需求,流星狗就能实现“找人”的商业构想,掀起以“找人”为场景的第三次互联网商业化大潮。

免责声明: IT商业新闻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IT商业新闻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IT商业新闻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txinwen.com
微信公众号:您想你获取IT商业新闻网最新原创内容, 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IT商业网”或者搜索微信号:itxinwen,或用扫描左侧微信二维码。 即可添加关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相关阅读RELE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