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业网-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 > 正文

萧莹:打破边界、组织共生,让金融产业遇见未来

2019-03-28 11:01:54     

  智汇未来·富美平度

  市场竞争激烈,未来的破局之道在于成立共生组织。2019中国产投生态大会平度论坛上,港股上市公司、神州数字总裁萧莹带来主题演讲《共生金融》,展望新时代无边界化、共生化金融服务的核心本质。

萧莹:打破边界、组织共生,让金融产业遇见未来

  很高兴来到今天的大会现场,我代表神州数字祝在座的各位2019能有一个好年景。今天我来讲稍微有点抽象的金融,作为一个女性创业者我更想跟大家谈一些实际案例,以及去年我们在金融科技发展上的经验。

  扎根金融科技

  我给我自己一个定位:金融科技行业里的女性连续创业者。我在这个领域从业16年,创业方向就是互联网金融里面的支付领域。第一段创业经历是2003年成立的时代杰诚,国内第一批把运营商SP服务应用于支付领域的技术服务提供方,2006年时代杰诚和中华网做了合并。

  第二段在2004年底,我们成立了神州数字,2013年底在香港上市。神州数字是国内第一家把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概念引入游戏行业的公司。当时我们服务了国内3000家游戏供应商,高峰时占该服务市场97%的份额。

  第三段经历,我们在2008年成立“钱袋宝”,跟微信支付、支付宝一同拿到央行批准的首批支付牌照,主要做国内中小微企业的支付服务。2016年9月钱袋宝与美团合并,之前我们每年的交易规模已经在千亿级别,牵手美团后钱袋宝能覆盖480万的参与商家与4亿个人用户。

  之后我在美团待了9个月后再次回到神州数字,我们的最新研究方向是针对“下一代的支付”和“支付的下一代”这两个思考。一方面针对“下一代的支付”,我们研究方向是区块链技术及共生金融体系;另一方面我们在研究“支付的下一代”的时候选择了互联网金融和网络银行。

萧莹:打破边界、组织共生,让金融产业遇见未来

  时代与时机的启示

  以上是我过往的从业经历,接下来分享的是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最近在北大BIMBA商学院进修期间,跟国家发展研究院老师探讨金融方向时得到的一些启示。

  Bill Gross在TED演讲里提到,通过对200家互联网相关企业进行的调查,总结了现代企业成功五大要素:时间因素、团结和执行力、创新创意、商业模式、资金。我们发现第一个成功因素就是时间,时间因素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时代,一个是时机。时代决定了我们面临的大环境,时机提供给我们力所能及的选择,不管我们做什么选择和决策,都要看所处的时代和时机。

  今天我们对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渐渐不再区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都在享受科技赋能带来的便利与接受彼此的冲击。对于数字金融,时代和时机的重要特征有三方面:

  第一,不断进行创新和迭代。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的形式都在不断变化,金融从业者也在不断迭代进化。

  第二,大力拥抱新技术。今天的金融服务中,除了金融本身,很大一部分辅助服务都引入技术应用,比如人脸识别、生物采集。

  第三,标准来自数据。这是一个全面数据化时代,每个人的行为都成了互联网数据,所有的行业都在为金融行业提供数据。

  为什么我们分享“共生金融”概念?因为这个概念是我们在不断思考行业发展状态,不断感知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化时总结出来的。金融行业的服务本质已经颠覆了原来的基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与顾客之间的合作更多的是基于链接而非拥有。过去我们说房产抵押服务,它的基础是我拥有房产。今天很多机构已经开始基于房屋的使用权做金融服务。假设所有人都有两套房的时候,选择住在哪将比我们拥有几套房更重要。所以未来我们能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我们与客户的关系不再是拥有之间的关系,所以叫链接。

  另一个趋势是AI取代程序化工种。很多今天看似必然的行业发展趋势,其实都是服务业的发展在倒逼工业改革。过去我们说“金融民工”,指的是金融从业者虽然西装革履,其实也做着很普通的工作,而未来可能连金融民工都没有了。今天的金融保险业电话服务,80%以上都是人工智能提供的。只需要花一个员工的月薪,就能大体完成10个员工一年的工作量,这是接近100倍的替代率。这种替代率下,金融行业里程序化工种被AI取代是必然的,因为资本一向是逐利的,无论我们多有情怀,未来一定是智能化的时代。

萧莹:打破边界、组织共生,让金融产业遇见未来

  打破边界,共生共赢

  既然我们的基础逻辑已经改变,接下来金融基础服务和服务叠加方式都会产生变化甚至颠覆。在讲颠覆前,我们要明确金融不可颠覆的本质。金融实际上是可以流转的“我欠你”,而“我欠你”的基础逻辑是信任。只有信任存在,债权和使用权才能在多方之间流转,这就是金融行为。顾客是不会变的,信任关系也是不会变的,但需求是可以被创造的。我们今天使用的智能手机以及相关的消费,就是需求的创造。基于不变的信任本质和可创造可颠覆的需求,就形成了共生金融的基矗

  如何构建共生金融?这里面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就是我们的一切。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是,共生金融要基于客户的需求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

  以前我们和各大合作伙伴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银行与银行、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之间都是竞争关系。而在共生体里,曾经的竞争者有可能是合作者也是客户;竞争者、合作者、客户都被归纳进一个共同的组织。以客户为中心建立的共同体,可以破除传统的边界,围绕客户来创造需求,用柔韧而灵活协同且高效的方式来提供服务,组织内只要做好分权、分工、分利就可以了。

  平度今天的发展也可以打破边界,不受地理限制,因为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都是没有边界的。客户在哪里,服务和技术就在哪里,最重要的是如何提供服务。

  那么我们怎样适应共生金融时代?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拿我们自己举例,神州数字首先建立了自己的信仰:我们要和其他体系成员一起成为共生组织,为全球的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人在海外的资金管理、开户以及资金流转提供服务。建立了这个信仰后也就确定了客户,我们把客户至上放在我们最高的宗旨里面,以此为连接点,寻找有共生信仰的生态成员,进而形成这样一个没有领导的,只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存在的组织。

  除了金融,共生组织在其他领域也广泛存在,只是称呼方式不同。比如浙江一个汽车产业生态链的组织,大概有六百名会员,专门分工做精细化服务。客户只需要和前端维修厂商提出需求,组织里面的专业人才会组成服务小组,尽快赶到客户所在地完成整套服务。浙江人口密度比较高,共生组织的形式让每一家门店的库存成本、仓储面积、资金质押率大大降低,服务质量和效率快速提升。这是一个通过了时间检验的组织,也证明共生组织是未来行业组织结构革命的新形式。我们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这样的新形势、新变化里面寻找自己的发展机遇,谢谢大家!

  专访萧莹

萧莹:打破边界、组织共生,让金融产业遇见未来

  Q1:神州数字在美国会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萧莹:我们可以算是这个行业里面的先驱,神州数字在金融科技领域也是走的比较远的企业,我们的移动支付技术也走在世界前列。2017年我们是唯一一家申请美国银行牌照成功的企业,这也是美国监管方面对我们支付技术的一种认可。我们知道美国的金融监管比较严格,尤其是隐私保护方面。我们花了三年时间通过各种考核,我们手中握着很多团队专利,以及长期从事支付技术和行业创新的经验,都是金融安全方面的强力保障。

  基于我们之前的经验和技术积累,虽然踩过不少坑,但我们的线上银行已经在今年春节之后开始试营业。我们的优势在于和客户群体在文化、思维方面比较接近,用中国化思维解决中外差异问题,加上互联网方式的服务,我们用这两大优势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提供服务。技术层面上我们也能给当地带来很多不一样的科技,因为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绝对是走在世界前列,我们又是在这个领域发展的比较早的技术企业。现在美国很多银行在互联网化、数字化上和中国同业差得很远,因此我们有信心在这个领域做得很好。

  Q2:您怎么看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怎样在三四线城市落地?

  萧莹:有人的地方就有金融需求,普惠金融是没有边界的。传统金融主要是银行服务,受地理限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多,也有监管能力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依托今天的金融科技已经是可以实现的。至于三四线城市落地问题,需要突破的最大难点在于我们不能再保持传统金融的“二八原则”,既80%的银行服务只为20%的客户服务,剩下80%的客户只能享受到20%的服务。如果我们去掉一二三四线城市这个思维局限,去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就会发现普惠金融的本质就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怎样让金融服务触达更多有需求的客户。

  未来的普惠金融甚至不一定需要银行来提供服务,它可以通过社交平台来提供服务,我们看到很多能触达客户的APP都叠加了金融功能。甚至未来这些功能可能都不再被当做是金融服务,更多的是一种附加功能。

  Q3:现在我们看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间有很多竞争现象,未来这种竞争会持续,还是会变成一种相互赋能的状态?

  萧莹:互联网模式对传统产业带来的冲击广泛存在于很多领域。我觉得冲击是一件好事,对双方都有促进作用。未来产业发展升级到一定阶段,肯定是大家各自有各自擅长的细分领域。最初我们国家在规划银行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工、农、建、商这些区分?这是一种规划,希望不同机构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做精细化。我相信未来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现有的平衡迟早会被打破,大家就会回归到自己最擅长的那一块儿业务。如果金融机构都是按照各自最擅长领域来区分,比如光大银行在民生缴费这部分做到了国内领先,那未来其他机构都会在缴费领域与它合作,它也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选择与其他机构合作,这样就不存在竞争关系了。

免责声明: IT商业新闻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IT商业新闻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IT商业新闻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txinwen.com
微信公众号:您想你获取IT商业新闻网最新原创内容, 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IT商业网”或者搜索微信号:itxinwen,或用扫描左侧微信二维码。 即可添加关注。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相关阅读RELE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