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业网-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 > 正文

陈尤尤带你划重点:央行数字货币到底是个啥

2019-08-22 16:15:44  来源:中国基金网    

  8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连续发表了两篇有关数字货币的专题文章。一篇题为《范一飞副行长: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几点考虑》,原文刊载于2018年1月25日第一财经客户端。另一篇题为《人民银行支付司穆长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采取双层运营体系,注重M0替代》,原文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穆长春于2019年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的演讲。

  这是目前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官方媒体中,“露脸”最为密集的一天。同时,早在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就已经表示,将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随后在8月10日,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到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等创新应用。那么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它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和其他数字货币有什么区别?区块链行业专家、分析师陈尤尤带你划重点。

1、央行数字货币的双层运营体系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文中明确提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应采用双层运营体系。

  所谓双层运营体系,是有别于单层运营体系的“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双层运营体系的模式是指“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范一飞分析认为,这样的模式可应对我国作为大国,人口、经济、资源、教育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应对较多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适应能力。

  “双层运营”有利于充分利用商业机构现有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通过市场驱动、促进创新、竞争选优。

  陈尤尤分析认为,作为国家层面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首先考虑的仍然是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及流通便利,加速驱动,快速落地。范一飞表示,“在商业银行等机构现有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及成熟的应用和服务体系之外,另起炉灶、重复建设,对社会资源是巨大的浪费。”同时,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带有非常积极的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机构可以密切合作,不预设技术路线,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来实现系统优化,共同开发、共同运行。”

  “双层运营”有助于分散化解风险。

  在各种区块链论坛、专家解读、媒体曝光大行其道的今天,数字货币仍未被国家及国际社会广泛承认,数字货币仍处在小圈子讨论的范围,和其天然具备的金融风险有必然联系。数字货币因存在监管困难、良莠不齐、发行泛滥、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在国家层面仍处于谨慎控制的阶段。

  而“双层运营”模式的推出,可利用现有银行间支付清算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时依靠央行、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实现“既要满足安全、高效、稳定的目标,还要满足用户体验需求”的目标,同时“避免将风险过度集中”。

  “双层运营”可以避免“金融脱媒”。

  在“单层运营”下,央行数字货币会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形成竞争关系”。而央行数字货币级别更高,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搬家”,影响贷款投放,增加社会融资成本,损害实体经济,引发“金融脱媒”。“极端情况下,还会颠覆现有金融体系,出现央行包打天下的“大一统”局面。”

  综上,“中央银行-商业机构”的双层运营模式是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的选择。

2、央行数字货币的管理模式

  首先,文章中已经明确释放关键信号:“央行数字货币应坚持中心化运营模式。”但是,这里讲到的中心化运营模式又和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化运营模式有本质区别。其次,要保障“央行的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调控职能”。另外,“不改变二元账户体系,保持原有货币政策传导方式。”。最后,需“对数字货币投放的追踪和监管”。

  央行数字货币与传统中心化账户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的是账户紧耦合方式。央行数字货币则应基于账户松耦合形式,使交易环节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大为降低。这样,既可和现金一样易于流通,又能实现可控匿名。央行数字货币持有人可直接将其应用于各种场景,有利于人民币流通和国际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已释放的两个明显目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兼顾了匿名的需要和对匿名的有效监管。陈尤尤认为,作为央行数字货币,对内来讲流通肯定是作为货币属性最关键的要求,但是对国际贸易、国际货币体系来讲,国际化及国际结算业务才是央行数字货币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也是中国推进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进入一揽子货币体系的重要筹码。

  3、央行数字货币的定位

  中国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应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替代

  范一飞表示,“现阶段,M1和M2基于商业银行账户,已实现电子化或数字化,没有用数字货币再次数字化的必要。”但现有的纸钞和硬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发行、印制、回笼和贮藏等环节成本较高,流通体系层级多,且携带不便、易被伪造、匿名不可控,存在被用于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而非现金支付(包括银行卡和互联网支付等)又无法完全满足日常支付需要,所以“央行数字货币保持了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特征,满足了便携和匿名的需求,将是替代现钞的最好工具。”陈尤尤提到,这里面就不得不提到现钞现实所具备的匿名特性,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违法犯罪的风险。一旦数字货币化,在保护隐私的匿名化的同时,货币的流通全过程均得到有效监管,可很大程度降低洗钱等犯罪活动。

  不应对中央数字货币计付利息

  范一飞表示,“正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不应对其计付利息。这样既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由此引致通胀预期。相应地,也不会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运行产生大的冲击。”

  运营中遵守现行所有关于现钞管理和反洗钱、反恐融资等的规定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是M0替代”,“为配合反洗钱等相关工作,可要求相关机构就央行数字货币的大额及可疑交易向央行报告”。同时,“累计交易限额,并规定大额预约兑换”,进一步对中央数字货币规范化管理,引导社会和金融正向发展。

  4、技术上是否已具备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条件?

  首先,“央行层面应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也就是说不一定依赖某一种技术路线”。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观察和选择技术方案,不局限于某种技术,同时能满足国家在货币流通层面面临的高并发、快结算、低延迟、零出错的特点。其次,通过“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DC/EP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比赛,实现竞争优选。同时,通过申请专利保障技术实施。截至2019年8月21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申请了设计数字货币的专利共74项。当前,已有多位专家表示,央行在数字货币领域的研究速度非常快,目前技术上也具备落地条件。

  5、深圳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等创新应用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央行从2014年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面临的法律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18年9月,该研究所搭建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

  近期除央行多次发声外,“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还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

  陈尤尤:互联网从业15年,先后任职多家上市公司。区块链行业专家、分析师。重庆金窝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

  转发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免责声明: IT商业新闻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IT商业新闻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IT商业新闻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txinwen.com
微信公众号:您想你获取IT商业新闻网最新原创内容, 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IT商业网”或者搜索微信号:itxinwen,或用扫描左侧微信二维码。 即可添加关注。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相关阅读RELE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