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业网-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暂停) > 正文

打倒视觉中国

2019-04-11 21:24:54  来源:花边科技    

     黑洞照片一经问世,万众瞩目。

  这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

  可当我们还沉浸在“可惜霍金先生未能看到”的遗憾中时,视觉中国却开始它的日常“流氓”行为。

  “友情提醒各位同行,那个黑洞的图公众号别乱用,版权来自视觉中国,听说准备大捞一笔。”

  “你们转的黑洞图片有版权,等着接律师函,颤抖吧!有被图片公司索赔者,私我,一起行动!”

  从传言来看,不少人怕因视觉中国购买了黑洞照片的授权,开始担心起了自己在内容上对图片的引用,是否会引来与视觉中国产生版权纠纷。

  毕竟,视觉中国的吃相向来难看。

  当媒体进一步咨询得知,自媒体使用不论是新闻传播(如公众号)还是商业用途,都需要购买付费,新闻传播800,商业用途需要申请,价格在3000以上。

  一下子就在自媒体圈内炸开了锅。

  在视觉中国因人类第一张黑洞照片版权归属问题,引起关注的时候,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网站兜卖国旗、国徽图片,并且声称版权归属视觉中国,并且明码标价,而后又偷偷删除。

  今日下午,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也向视觉中国发文质疑:“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

  不少网友乐坏了,并纷纷表示:其实,这已并不是视觉中国第一次耍流氓了。

  “据说,他们最大的部门就是讨债和起诉部门。”

  “习惯性碰瓷,这次视觉中国可要得罪全人类了,哈哈!”

  “很牛逼的借势营销了!比单纯做个海报的借势,存在感强太多了!哈哈 感觉有些‘韩国思密达’了呢哈哈”。

  国旗、国徽的这一事件发酵之后,南京苏宁、凤凰网科技、百度等多家大型企业公司,发现本公司的logo被视觉中国列为本公司的版权。纷纷在视觉中国的微博下发问,自家的logo何时成为了视觉中国的版权所有。面对扑面而来的声讨,视觉中国仍未做出任何回应。

  事后,后知后觉的视觉中国赶紧发微博称:经网友举报的视觉中国网站关于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经查该图片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为此深表歉意!我们已对不合规图片做了下线处理,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性的加强审核,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感谢广大网友的监督!

  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苦其已久的自媒体在其中舞风起浪,造大舆论声势。

     这得多大仇多大怨,方才导致各行业、各平台第一次跨界合作,排队怒怼一家图片上市公司?

  穷凶极恶、欺凌霸市,多被人引用来控诉某些黑恶势力的蛮横无道。为何作为一家市值接近200亿的上市公司——视觉中国,却被群涌而来的声音扣上了恶霸这顶帽子?

  与其说是无辜躺枪,不如说是民意积怨已久的大爆发。

  在业内,自媒体遭受到视觉中国的敲诈勒索后,高频地发出求助,已犹如月经贴一般,在固定时间内,此起彼伏。

  商业碰瓷、谈判时狮子大开口,成为了自媒体对其讨伐的重点。在三表的微信文章底部,也看到不少评论也在列着队在诉苦。

  当然,除了这些评论外,也不乏有经过舆情发酵后,而形成一定影响的事件。

  2017年前有武汉煎蛋科技,就因收到了来自视觉中国的「友好」来信,被迫无奈而向网友苦情求助,闹起了群情讨伐风波。

  面对巨额“勒索”,武汉煎蛋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Sein的第一反应是认错,希望“从轻发落”。多次交涉的结果当事人Sein先生也认清了事实:没法继续怂下去。即使姿态再低,祈求他们达成来和解也是不可能的事吧。来回沟通多次我也明白了视觉中国的目的就是要钱。

  而后也有身处创投圈的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直接在微博怒晒视觉中国敲诈勒索行径,怒斥视觉中国漫天要价,公开讽刺了其长期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大规模检索未授权而疏忽使用他们平台图片的各种企业,漫天开价要求巨额赔偿,或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的无赖模式,并对视觉中国“勒索”和“要挟”的商业模式公开批驳。

  张颖称,“视觉中国这家公司,说是从前年开始,开发了一个系统,开始有组织地大范围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他们图片的各种企业,然后漫天开价的要求巨额赔偿,通常一个小疏忽一张图片也不接受删除,直接索取几十万人民币的天价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从该公司收入角度来看,据说“战果颇丰”。侵权确实不应该,但这种漫天要价的商业模式更不应该,现在还变成了这家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也是好笑了。我就不相信这样勒索的商业模式能延续且能维持。等着吧,总有一天...”

  究竟是靠卖图片挣钱还是靠索赔挣钱?批量诉讼是维权手段还是商业模式?为此,也有不少人质疑其生意模式的属性。

  毕竟,多年来,视觉中国靠着这种漫天要价的“打官司”盈利和“钓鱼维权”的运作,为其主营业务贡献了不少的收入。当然,这一挖好了坑,让人跳的“黑”历史模式,惹得业内喷怼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早年,视觉中国这一模式也引起官媒《经济参考报》的关注与质疑;后来,虎嗅也刊登了一篇《584张图片侵权,视觉中国开出25万解决方案,煎蛋被整糊了》详细地将煎蛋负责人被视觉中国找上门索赔的无奈与焦虑,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不少人对视觉中国这一“讹诈式”的维权行径,也是持以不敢恭维的态度来看待。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视觉中国之所以敢于大范围,密集式,批量式地进行诉讼维权,离不开其专门配有的专业法务团队,而目前这个团队对于图片侵权案已经身经百战。每当公司的鹰眼系统(图像版权网络追踪系统),自动抓取并追踪到互联网上有图片侵权的公司,这支团队便要向“盗图者”提出金额在几百到上千元一张不等的巨额索赔,亦或是要么和解,要么法庭上见的解决方案。

  当然,关于视觉中国告侵权纠纷的案件中,也有少案件都被驳回。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被驳回焦点往往集中在:公司对案涉图片是否拥有著作权,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发生在公司的授权许可期限内,以及被告方是否构成侵权。

  在这些问题上,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若不能给出有力的举证,法院则会判定上诉请求不成立。我们且不论他们断定的侵权行为到底有没有证举,仅凭其自身以盈利为目的的维权,本身就存在重大的利益诉求,它的公正性自然大打折扣。

  然而,除视觉中国外,北京文章无忧、杭州快版权等也都是类似的版权钓鱼公司,这些流氓公司收购网络上一些无名作者和公司的旧文章,与这些无良作者合伙串谋利用法律空白,对公众号公司起诉进行高额敲诈。

  这些公司故意把不注明任何版权文字的文章和图片散发到网络上,然后起诉高额敲诈那些误用公司。

  当然,我并非支持侵权有理这一态度,毕竟无论疏忽还是故意,每个错误都有代价,侵权赔偿也是对之前过错的认识和态度。但如若像这种有意去利用侵权漏洞,恶意钻空子,并造出一套“维权”的商业模式以求盈利的行为,自然也是不敢恭维。【责任编辑/李建英】

免责声明: IT商业新闻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IT商业新闻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IT商业新闻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txinwen.com
微信公众号:您想你获取IT商业新闻网最新原创内容, 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IT商业网”或者搜索微信号:itxinwen,或用扫描左侧微信二维码。 即可添加关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相关阅读RELE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