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业网-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正文

贝壳金服CEO孔令欣:学会塑造有逻辑性的世界观

2019-11-20 17:08:56     

  从斯坦福到硅谷到北京,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金融科技,孔令欣Ling有着斯坦福计算机与心理学双学位。在硅谷和上海连续创业成功后,他目前正在北京进行着自己的第5次创业:作为贝壳金服的CEO,带领这家专注于居住场景的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希望能够为所有居住服务相关的行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让人们的居住变得更美好。

  在TEDxXujiahui 2019年度大会上,Ling将自己17年来的战略和管理经验,总结成为一个化繁为简的公式;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能让大家在万事万物包括公司、生活、家庭等中,找到并掌控其背后的规律和规则,让可预估的事情变得更精准,最终能够真正地达成目标。

  搭建知识图谱 怎样才能找到规律,并将规律由点及面地思考和灵活运用?Ling是通过搭建知识图谱来实现的:他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看作是一棵树,每次看到新内容,都会把它剖析后进行分类,并且选择一个角度或者话题进行总结,然后和已有的枝丫形成连接,进而搭建出知识图谱。

  以《狮子王》这部经典动画电影为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解和总结,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如从管理维度,可以从如何带领狮子和豺狼,来总结如何管理员工及与员工沟通;从家庭维度,来总结如何看待及处理友情、爱情、亲情等感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生态维度,来总结草原上的食物链以及如何建立生态平台等等。这些不同的维度总结,在对接知识树的时候,就会链接到相应的部分。例如从管理维度进行的分析,就可以将之作为一个案例,链接到管理学的分支上。

  剖解、分析、总结、归类……周而复始,就能一点一滴地搭建起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以不同的维度拆解新接触到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回落到知识图谱上的过程中,有一些信息会巩固到认知上,有一些信息则会和此前的认知产生冲突。遇到后者,Ling会去剖析其根源是出自信息本身,还是原有知识有误,然后再返回到知识图谱上进行更新。借由这种不停的碰撞和更新,就能使知识图谱得到不断的迭代。

  当我们思考的越多、剖解的越多、涉略到的知识面越广博,学习的速度便会越快,也就越能推算出事物的规律。

  两个目标公式 知识图谱的搭建,让我们能够推演出规律、发现问题。但找到规律和发现问题后,还需要相应的运营能力,即:如何以合适的举措,实现目标的正循环。

  Ling在这里用两个公式,为我们打开思路:

  中期目标=SUM(短期举措x有效%)

  长期目标=SUM(中期目标x聚焦%)

  如果在长期目标暂未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对短期事项的衡量、归类以及排序进行判定,来找到中、长期目标,并以此为短期目标的确定指引方向。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Ling举了一位大学同学的事例:这位同学一直希望能成为一名大厨,但他却对做饭一窍不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挑选了一家知名餐厅,从应聘端盘子和洗碗的小工开始,一边打杂一边认真观察和了解厨房是如何运作的,各色菜品需要什么样的食材和烹饪窍门,不同客人的不同喜好……慢慢的,他从一名打杂小工变成助理厨师,然后再升级为厨师,最后用了10年的时间,成功地开起了自己的米其林三星餐厅。而与此同时,那些10年前和他在一家餐厅打杂的同事们,很多人仍然在做着端盘子洗碗的工作。

  持之以恒的长期目标、拆解明确的中期目标、行之有效的短期举措,这才是从零厨艺转身为米其林三星主厨的秘诀。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短期举措:事情再小、目标再短期,也需要脚踏实地认真完成。这个过程,离不开时间投入,更离不开取舍。由于世界上的事物都在运动中,目标公式也需要根据时间、事态、认知、效果等进行动态调整。因此,我们需要衡量、计算、标记短期目标和举措,不断地坚持和迭代。这是一个难且痛苦的过程,但正确的方向也往往就在这一痛苦之后。有效地将这些衡量迭回到知识图谱中后,可预估的事情就会变得更精准,目标也能随之被真正地达到。

  “接触的知识面越广,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越强。不断地在学习和思考中完善自己的知识图谱,才能看得更早、更远、更具趋势性。”带着这些思考,孔令欣Ling为TEDxXujiahui 2019年度大会,带来了名为《让万物回归掌控》的演讲,带着我们一起追根溯源:

  “在坚持的过程中迭代取舍,

  把可预估变得更精准,

  来收获万物的正循环。”

  在脚踏实地之余不忘仰望星空

  以知识图谱为度量

  探索人生的动态公式

  让万物最终回归掌控

  以下是演讲实录:

  -万事万物的背后其实都存在一定的规律和规则

  大家好,假设有一个屋子堆满了玩具,如果我请你来帮忙分类,你会怎么分?这个话题我问过无数的人。

  有HR说她先把危险的玩具搬走之后再去分;有工程师说我要把它标签化,把它数据分类,然后运用数据库的方法来去解决;有产品经理询问这些玩具的用途是什么,然后据此进行一二三四五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运营问我说是不是要去做个活动,需要分好类后把这些玩具分别送出,让收到玩具的人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有些同事同时还是一名妈妈,会按照自己孩子的喜好来把一个屋子的玩具分类。

  所以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如何分类堆满了一个屋子的玩具,会有无数的回答。其实这些回答背后都是有规律的。所以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的是:怎么样找到事情的规律以及去掌控它。

  我们今天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爆炸性的。它来自于微信,来自于抖音,来自于Email,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事情是碎片化的,它也会让我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甚至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碎片化。在面对和回应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感到无奈,或者劳累,或是持续的、循环的来去解决这一系列事情,就像救火似的。

  很多时候,公司,生活,爱情,家庭,面对的境况都是这样的。我们会发现我们人生,就好比一个屋子里堆满了玩具。我们会用不一样的方法去分类它,每个人处理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但是这背后是有规则的,怎么找到这个规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1.png

-运用知识树逐步搭建我们自己的知识图谱

  我想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去找到这个规则?因为在能够看到规则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预估未来要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才可以知道今天做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举措,各种各样发生的事情,其实可以迭代性的到明天。

  我刚刚从美国回来,在回程的飞机上我看了一个电影:十年之后,一所highschool,大家回到高中的时候分享的生活。我们会发现很多的人,在我们的人生中擦边而过的情况下,十年之后碰到他,有些人非常不一样,很多人其实又很一样,有些人在有些领域会变得非常出色。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我觉得这和今天的分类方法论和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有关的。

  我们的记忆,在读任何的信息的时候,会很像一个书架:把一本书读完然后把它存储在某个地方,一本一本地积满了一个书架;在我们没有任何领域偏好性的情况下,书架被堆满后,往往会是无序的。

  当我们开始在某一个领域变得专业,变成一个专家的过程中,我们读的书会慢慢地自然放在一起。可能医疗的书放在一起,工程的书放在一起,文化的书,历史的书放在一起。这些事情必然已经形成一个规律。我们把放在一起的书叫做知识树,所以每一个书归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旁边的一个书去做Reference。

  今天大家很少在学校中能遇到这个方法论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其实差不多是停止在了知识树。无数人教育我们在生活中要变成某个专家,因为这样是成功的。但是其实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专家的“成功性”,并不代表是生活中的成功性或者是真正的商业上的成功性。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知识树是要重新再被剖解。我们要梳理树或者各种各样的内容,提炼出每一个内容里面的节点,搭建成一个知识图谱。

  这时,各个知识是关联在一起的,每一个关联到的知识也代表我们是可以把这些树,按照不一样的方法分类。我们可以通过管理学的方法,把医学的、生物学、物理学等事情分类。在我们创造一个平台的过程中,我们读的越来越多的书其实是关于生物学的,而不是关于互联网的。

  通过搭建一个知识图谱,这些事情便能形成一个自己可塑的世界观。

-信息的分类和归类可以帮助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知识图谱还可以做什么?可以举个案例。最近其实大家都知道《狮子王》上映了,然后我有几个同事旁边在讨论的时候说,要不要带娃去看《狮子王》。大部分同事说其实我们不去看了,因为听说电影和动画片的故事情节是一模一样的。于是当时我们设定了一个挑战:在陪小孩子再看一次的情况下,重新剖解一下《狮子王》里面的故事,然后根据公司的状况,或者根据团队的状况来去做一个归类、一个总结。

  接到这个任务后,各个同事看了《狮子王》回来的效果很有趣。有一个同事说:“其实《狮子王》里面的故事是关于兄弟感情的,是关于爱情的,是关于家庭的。”有一个同事说:“《狮子王》里面的故事是关于团队作战的,关于怎么诚实的对待团队。如果我要去带豺狼的情况下,我一定不会丢掉王国。”有一个同事说,“电影是关于Circle of life的,整个生态应该是平衡的,才能得到持续。”

  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来去解释《狮子王》,主要想说的是:同一个故事,同(样)两个小时,很多人看的时候,看的是故事情节,存储了以后,说是小狮子长大了夺回了王国。那有另外一些人在看的过程中,会反思自己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不管是爱情问题,还是兄弟感情,还是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甚至于在生意上遇到的问题。

  所以可以看到:短短的这两个小时,不一样的人收获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的速度能够比其他人快的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我们更聪明或是我们记忆力更强,而是在于我们能否通过知识图谱化,有效地不同的维度来拆解这些信息,把这些信息落实回到我们今天的生活场景中。这时候我们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都将远远超过其他人,因为在我们睁着眼睛的过程中,在接触到任何碎片化信息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分类它了。

  把信息分类、组合、归类,然后形成自己的世界树,或者世界观、知识图谱。通过新的信息和其不停的碰撞,重复地来去迭代。怎么样能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其实就是信息的分类和信息的归类。

-公式的体现

  当然了,光分类并不一定可以帮我们去掌控这些事情。我们世界观,能够让我们更准确的来预测发生什么事情以及背后的一些规律。但是这些规律怎么变得可控,怎么让我们找到这些规律背后的举措,让我们改善自己的生活,或是想要达到的目标变得正循环。

  我们先去说短期的一些举措吧。短期的举措其实公式里面有一个“正确的百分比”。“正确的百分比”,翻译的时候其实应该是“有效的百分比”。公式如下:

  中期目标=SUM(短期举措x有效%)

  长期目标=SUM(中期目标x聚焦%)

  要使任何一个短期的举措是有效的。同样半个小时我们去健身,有些人的效果会比其他人高。但是要看是什么样的维度,是为了减肥?还是为了强身健体?同样半个小时的睡觉,有些人会比其他人有效。这里面的效率是可以学习的。效率的学习,需要我们去找到对应的书、对应的专家进行真正的锻炼,从而得到短期的效率。而中期的目标是短期的一系列的举措叠加在一起,并去衡量它的有效性。

  -关于我与女儿

  我是一个创业者,所以我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花在我家庭上。我有一个女儿,出生在七年前我在中国创业第一个公司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样能够和我女儿关系变得更好一些,怎么能够像一个天天在她身边的爸爸一样陪伴她长大。我发现我能做到的是带着她去某一个地方,全心全意的陪着她。但这只是短期的一件事情。

  但我还发现在这背后,我可以做到的是如何增加我和我女儿的一些感情的深度。通过几年不一样的尝试,我发现单独带着她出去玩,比带着她和妈妈和弟弟一起出去玩效果更好。单独带着她出去玩,到了一个她不认识的地方,她的记忆力因为对陌生环境以及对我的依赖,对于我们互相遇到的状况和交流,会产生出很多新的记忆。这些记忆,在她现在七岁时,我问她三岁、四岁还记得什么事情,她说的都是我带她出去旅游的一些细节。

  这一系列的事情告诉我的是,中期的目标是可以通过短期的不一样的举措和它的有效性来达到的。仅有中期的目标的话,还不能真正的让我们达到长期目标。其实在我心中仰望星空的情况下,我最长期的目标可能和每个父母一样,就是希望我的女儿开开心心幸福的长大,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有一个健康的世界观,有文化、有教育,能够在未来遇到她心爱的人,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安安的度过。你可以看到这一系列的诉求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目标,围绕着幸福或者是爱情等很大的一些话题,也是由于无数的中期举措构成的。

  比如现在我女儿喜欢画画,当我的目标不只是一个短期目标,就是增加和她的感情的时候。我会带着她来去探索梵高。我会在带着她学画画的过程中,在家里挂满了莫奈,让她能够即使不知道这些人是谁的情况下,能够在这个环境中长大。直到她到了十五六岁,真正对这些事情感兴趣的时候,才关联到了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互相的规律和可关联性。所以我也在尝试着塑造一个有规律的、可关联的世界观达到一个更长期的目标。

-让万物回归掌控

  这个过程中,其实最痛苦的地方是短期的举措。就像锻炼似的,我们有多少人在年初的时候买了一个健身卡,到了年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健身卡也没用多少;或者我们有多少人年初的时候说我要去寻找爱情,然后到了年底的时候还是单身。最困难的地方,其实就是一点一滴的小事情,每一个小事情是需要花时间来去衡量,去真正做的。

  这是一个雪地徒步的图。想要说明的是,做这些举措需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我们要有舍取、有衡量。为什么我说有舍取呢?有舍取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会被其他的一些事情干扰,甚至是一些冲突性的事情。比如公司有紧急事情要去救火,家里吵架导致原计划带孩子出去玩的计划不能实现。这一系列的事情其实都是短期的。我们所处的生活充满了复杂性,这会我们形成了一些无奈的循环,这些循环会干扰到我们一些中期以及长期的目标。

  我们需要做的是衡量、计算,去标记这些短期发生的事情和举措。把对应的事情挑出来,并且花对应的时间去坚持。在坚持的过程中的时候迭代,然后去看它的结果。因为人和事情都是在改变的,时时刻刻在动态中。所以前面的这个公式不是一个FIX公式,不是一个固定的公式。它一定是根据年龄、时间、效果、我们背后的数字成长等而改变的。但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痛苦的。

  度过这个痛苦的过程中,以月为单位或者是季度为单位甚至于年为单位的时候,我们慢慢的会有大方向感。就像航海一样:船的目的地在确定的情况下,由于海的辽阔,一定会导致船在航行的过程中出现或左或右的偏转,这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接受的过程,也是我们的舍取。我们对于事情的接受度,导致了我们在接到这些信息的反馈后,要有效的把这些衡量迭回到我们的知识图谱里。让我们的世界观,让我们的可预估的事情变得更精准,让我们最终跨越大海,能够真正的达到我们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线看起来是直线,但是它一定是带着弧度的,带着不同的上下波折。这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真正达到的目标,是寻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问题等背后的规律,以及我们想要去的方向。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用公式,用我们的目标,用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方法,去达到我们真正要的结果。最终,让万物回归掌控。

  小到家庭旅游,大到幸福,其实都是可以拆解的话题。它是一个观察能力、一个测算能力,甚至于是一个计算能力。而最终,它是很辛苦的执行能力。我们通过这个方法论,可以用算法的方法去衡量,用量化的方法真正找到生活中的一些规律,让我们的人生正循环起来。人生、公司、职业生涯、家庭关系等等,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被正循环化。

  所以这是让万物回归掌控。谢谢。我叫孔令欣。

免责声明: IT商业新闻网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IT商业新闻网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IT商业新闻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txinwen.com
微信公众号:您想你获取IT商业新闻网最新原创内容, 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IT商业网”或者搜索微信号:itxinwen,或用扫描左侧微信二维码。 即可添加关注。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相关阅读RELEVANT